陈毅,1901年生于四川乐至,14岁比蒋介石小一辈,却从法国勤工俭学时就盯上了马克思主义。街头工人争权示威的场面,让他一见倾心。
1921年他参加抗议,遭捕后被遣回国内,向蔡和森请教,1923年就光荣入党。有人问他:“留学法国,不学战斗就算了?”
他却说:“我是来干革命的,你给我安排个什么职务啊?”
南昌一声炮响,陈毅扔下军官教导团的牌子,辗转赶到起义队伍。
周恩来看他脸上挂着灰尘和激动,说:“胜利后请你吃法国大餐。”
陈毅摇头:“打天下重要,吃饭慢慢来。”
于是他成了第25师73团的政治指导员,也和蒋介石的对决,从此开始。
湘南起义失败后,红军第四军在朱德、陈毅率领下筑起一方根据地。蒋介石感到头疼,不断发动围剿。
敌我兵力悬殊,陈毅却一点不慌。因为他知道:山林就是阵地,老百姓就是盟友。
大炮在山里轰鸣,只能当果脯放;百姓暗中通风报信,陈毅提前溜走。蒋介石断粮断路,百姓也不怕国军的重罚,继续偷偷送粮。
陈毅带队挖野果、吃草根,硬生生把几千人养活,蒋介石气得直骂:“最为顽强、诡计最多,剿灭也最困难!”直到七七事变一声炮响,国共合作成了唯一选项,蒋介石这才暂时收手。
可合作只是表面,暗里蒋介石早就想敲掉这颗“钉子”。
1940年,韩德勤率三万兵力,宣称十万,封锁渡口、焚毁船只,企图全歼新四军。
黄桥一役打响,韩德勤大军分三路压境,营溪先头部队就被陈毅打跑一千多人。陈毅给敌方下书,说“放弃内战、团结抗日”,还把挑衅事实拿到报纸上公示。
可蒋介石不罢休,韩军逼退我军后继续穷追猛打,陈毅当机立断,集中精锐引诱敌人深入,果然把韩德勤主力包围在黄桥一带,各个击破。敌人死伤过万,蒋介石忍不住嘀咕:“三年前没剿掉他,这回还是被他咬了一口!”
1947年3月,张灵甫率整编74师,号称国军王牌,45万大军压向山东,蒋介石倾全国之力,誓拿解放区。
陈毅只有27万人,命令只有一个:以缓克急。他让出新泰、莱芜,敌人越急躁,越深入危险区。
果然张灵甫孤军深入,陷入包围。孟良崮山上,炮声隆隆,风吹麦浪,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合击,张灵甫壮士断腕,阵亡沙沟底,整编74师彻底溃败。
蒋介石日记写道:“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,竟为劣势之匪所陷害,真是空前大损失!”
解放上海更是“瓷器店里打老鼠”。
陈毅却高举“攻心为上、攻城为下”旗帜,安排战士在马路上过夜,不借民房一针一线,彻底赢得百姓心。解放军进城后,百姓见到的只是整齐部队和秩序,不是掠夺和破坏。
特务暗藏的爆炸包被一一缴获,上海顿时安宁。蒋介石脸色铁青地说:“打得下去,却难以治理。”
可陈毅办到了:他组建军管会,下访码头、工厂,协调恢复生产;请来经济专家制定计划,让黑帮退出历史舞台。
1955年,陈毅不仅成了元帅,更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兼军区司令员。
不久,他又被委以外交重任,出席万隆会议,首次将新中国的声音带到第三世界。
正因为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积累的威望,才使他在国际舞台上游刃有余,赢得尊重。
蒋介石看着那份授衔名单,指着陈毅的名字叹道:“这个人太厉害了!”可见,能让对手由衷佩服的,将领,才是真正的英雄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